时隔六年,享誉世界的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以全新阵容于11月3日再次来访天津茱莉亚学院,展开为期一周的驻地教学和演出。四位音乐家阿雷塔·茹拉、傅天成、莫莉·卡尔和阿斯特丽德·施文带来了一系列一对一课程、室内乐指导课、室内乐研讨课。他们为大学预科学生举办大师课,与研究生进行一系列课程并合作演出,从讲台到舞台全方位分享他们的教学和表演实践经验,并于11月7日呈现了专场音乐会。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 A Week in Tianjin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与天津茱莉亚学生同台演奏。

 

时隔六年再次来华巡演,也是你们第一次走进天津茱莉亚校园,对于这里的校园环境、学生状态和音乐氛围感受如何? 

非常高兴能够再次来中国!这次来天津格外特别,因为我们终于能亲眼看到并欣赏这个壮观的天津茱莉亚校园。六年前我们曾造访这个正在建设中的校园,如今看到它最终的面貌,实在令人激动——这座校园真是美极了!建筑内部非常温馨,充满欢迎的气息,一走进来就能立刻感受到一种社区氛围与互助精神。无论是教学工作室、排练厅还是演出空间,都非常出色——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座拥有世界顶尖设施的艺术殿堂。 

这一周里,我们通过一对一课程、室内乐指导课,以及与研究生共同排练门德尔松《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等安排,和天津茱莉亚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里的学生都是非常专注认真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旺盛的好奇心。他们充分的准备、对细节的专注,还有勇于尝试的态度都让我们印象深刻。置身于天津茱莉亚这种跨文化、跨世代,同时充满活力的音乐氛围中,让我们深受感染。

这是傅天成加入四重奏之后的首次中国巡演,他的到来为你们带来了哪些新的元素?同时,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声音与传统如何传承下去呢? 

我们非常激动能在天成加入后的第一个乐季,就与他一起在中国巡演。他非凡的音乐才华为四重奏带来了大胆而新鲜的能量,也为我们的排练过程注入了新的灵感。我们四个人正在共同塑造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声音,并推动它不断发展。这一过程既充满探索,也令人倍感充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成员的加入不断焕新四重奏的声音与能量,这是茱莉亚弦乐四重奏得以持续获得成功并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核心所在。在我们的成长和求学过程中,都聆听过当时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音乐会,并且跟随四重奏的成员学习,也反复研习他们丰富的录音,因此,我们与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传统有着深厚的联结。每一次成员更替,我们都会精心安排交接期,以确保艺术的连贯性与传统的延续性。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与历任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精神共鸣。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 A Week in Tianjin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音乐会。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代表着茱莉亚学院深厚的室内乐传统,你们如何描述这一传统的核心精神? 

1946年,作曲家威廉·舒曼将当时的音乐艺术学院与茱莉亚研究院合并,组建了如今的茱莉亚学院。同年,他与小提琴家罗伯特·曼共同创立了茱莉亚弦乐四重奏。自创立以来,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便是学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塑造学院精神与其追求卓越艺术的使命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茱莉亚,高水准的教育和演出相结合的理念,促使师生们共同坚守着我们的价值观:保持探索与开放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合作音乐的艺术,热爱学习与成长,并将知识与经验传承给下一代。这种传统根植于茱莉亚学院作为教育机构的使命当中,也体现在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作为世界顶尖室内乐组合的艺术道路上。这种传承并非源于某种固定的哲学信条或特定的演奏风格,而体现在一种精神文化之中——鼓励批判性思考,在排练与演出中不断提出问题,从而让音乐艺术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和前进的动力。 

在排练中天津茱莉亚研究生的表现如何? 

天津茱莉亚学生的开放心态与学习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第一次排练时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充满了好奇,并且非常乐于吸收新的想法、尝试新的方式。他们在合奏中展现出一种真诚的投入与慷慨的合作精神——既有思考的深度,又充满活力。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 A Week in Tianjin
莫莉·卡尔一对一课程

 

在和研究生们进行的一对一课程、室内乐研讨课上,你们分享了哪些内容? 

我们共同探讨了一个核心理念:声音本身,在每一个瞬间,都是一种深层次的交流与连接。每一次演奏决定都体现着对整体的认识;每一个音乐瞬间,既是表达的“给予”,也是对他人音乐的“回应”。希望学生们能体会到,音乐的本质在于同时具备清晰的表达意图与细致的聆听能力——学会在发声的同时留出空间,让他人的声音得以进入,并在差异之中寻求和谐,而非单纯的统一。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天津茱莉亚学生展现出了非常开放的心态。他们倾听得很专注,充满好奇,并以真正尊重“对话”的态度来对待室内乐。你能感受到他们在努力建立连接——与音乐的连接、与同伴的连接、与更宏大的艺术传统的连接——而这一切的过程令人深受启发。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 A Week in Tianjin
傅天成在音乐会排练现场

 

这次你们还为大学预科的学生带来了大师课,对于这些更年轻的学生,室内乐学习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的核心,应当是一份对声音与音乐的深切热爱。正是这种热爱,驱动着年轻的演奏者最终选择音乐这条道路。然而,音乐技巧的养成大多是在孤独中完成的——在琴房里、在一对一课程中、在那些独奏的舞台上。

室内乐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与所有艺术形式一样,音乐首先是一种“交流”的行为。信息、情感与个人表达的传递,才是音乐这一媒介的意义所在。演奏室内乐,就是把个人的技艺、投入与时间奉献给一个更高的目标——共同创造一些唯有协作才能实现的艺术。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往往比语言更深刻、更真切。

我们希望这些年轻的音乐家们明白:能演奏室内乐是一种“特权”——它让人有机会在音乐中真正理解、感受并看见彼此。它既需要也培养一种脆弱的真诚、成熟的情感、对自我意志的清晰认知,以及能将这些内在体验清楚表达出来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得以更接近那种最根本的、作为人类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的情感。

能够在大学预科这个年纪就踏上这样一场终身的探索之旅,令人无比兴奋,也极具价值。作为同样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的音乐家,我们非常荣幸能陪伴并引导下一代,在音乐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真诚与慷慨的表达。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 A Week in Tianjin
阿雷塔·茹拉室内乐指导课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音乐环境中,你们会给那些准备投身室内乐的年轻音乐家们哪些建议?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建议和鼓励吗? 

中国有句古话:“真金不怕火炼。”回望历史,许多最受尊敬、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也都曾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巨大挑战——无论是精神上的、身体上的,还是经济上的。我们应当以他们为鉴,并提醒自己:即使在一个节奏快得近乎令人难以理解的时代,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取代那颗充满热情、勤勉而又耐心的心所具有的价值。

追求理想、不断寻找灵感与意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社交媒体的喧嚣、环境的变迁、随处可见的评判,都无法动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那份想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并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思想与情感去回馈世界的渴望。

我们想对所有年轻音乐家说:保持好奇与开放的心态,对同侪与合奏伙伴怀有善意与慷慨,珍惜并维护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始终以清醒与坚定的心态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音乐的世界或许会不断变化,但它永远无法夺走你在内心世界中所建构的那份丰富与纯粹。

 

Astrid Schween at a coaching session.
阿斯特丽德·施文一对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