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对象: 天津茱莉亚学院与纽约茱莉亚学院的全体成员(包括教职员工、在读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
社交媒体为信息分享和人际沟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帮助您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也可以成为建立新联系、拓展个人和职业关系的高效工具。
本政策所指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TikTok、小红书、哔哩哔哩、Facebook、LinkedIn、Instagram、X、Pinterest、YouTube、Tumblr、Flickr、Snapchat、WhatsApp、各类博客及论坛等。
由于社交媒体具有极强的传播力,您在社交平台上的行为不仅可能影响您的个人声誉,也可能对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公众形象产生重大影响。不当行为还可能为学院带来法律风险,并使您本人承担法律责任。在“添加好友”“点赞”“关注”或接受他人请求时,请审慎评估其社交含义。在线上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员工与学生、上级与下属、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极易被误解,需特别注意边界感与专业性。
本政策所列条款适用于您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学习或工作期间对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使用,但无法涵盖所有情形,因社交媒体生态仍处于快速演变之中。请您慎重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通用原则
- 如实表明身份:如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天津茱莉亚学院相关的内容,或以学院成员身份发言,须如实披露身份。若为个人发言,应明确声明您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学院官方立场。
示例声明语句如下:
“我是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学生(教职员工或学生家长),本账号为个人社交平台,我在此发表的所有言论和观点均为个人立场,不代表学院,也不代表任何学院教职员工或官方意见。” - 保护学院商标权与名称权:天津茱莉亚学院拥有“天津茱莉亚学院”名称及其相关中英文标识、商标、衍生产品、图形及其衍生或翻译版本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个人账号、网页、网站或社交平台上使用学院标识,也不得用于任何产品、服务、慈善项目或政治立场的推广与背书。
- 遵守校内政策与行为规范:任何含有威胁性、侮辱性、歧视性、性骚扰或违反学院政策、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言论或图文,一经发现,将依据学校规定处理,情节严重者可能被解雇或退学。请您定期查阅学院官网“政策与信息公开”栏目,了解政策更新。
二、禁止行为
您不得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以下行为:
- 以学院名义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发表言论,或代表学院进行公开回应。所有媒体相关问题应提交至品牌传播部 communications@tianjinjuilliard.edu.cn
- 以学院名义创建微信账号或公众号、QQ、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Facebook、X等社交平台账号或页面。
- 以学院名义注册电子邮箱、开设网站域名、注册社交平台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 以学院名义回答有关学院的社交媒体提问,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安排、入学政策、演出活动、招生考试、产品服务等。但是学院欢迎大家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日常的学习生活。
- 在个人账号、平台中使用学院名称、标识、商标或其他任何可能造成学院官方授权、关联或背书误解的标识信息。
- 发布任何包含学院机密或内部信息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内部财务、战略计划、发展目标、人事安排、学生或教职员工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信息。
- 以学院名义接受媒体采访或参与公开报道。如有媒体联系到学生、教师或员工,并提出有关学院事务的采访请求,或希望其以学院代表身份发表意见,请转交至品牌传播部,由专人协调相关事宜。
三、法律合规与执行说明
1. 涉敏话题与境外信息传播风险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或转发涉及政治、宗教、种族、疫情、国际争议、突发公共事件等敏感话题内容,或引用未经官方证实、来源不明的境外信息,均可能违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或引发公众误解与负面舆情。学院倡导成员理性合法表达观点,主动规避争议性内容,以维护自身与学院形象。
2. AI生成内容与虚拟形象的使用限制
未经授权,严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包括但不限于ChatGPT、DeepSeek、Midjourney、Sora等)以天津茱莉亚学院名义生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并发布于任何社交媒体平台。同时不得创建、运营与学院相关联的虚拟形象、虚拟人、AI角色账号等。不得将涉及天津茱莉亚学院机密或内部信息的内容提供给AI用于分析、出具意见等。
本政策将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学院保留随时修改、更新或终止本政策内容的权利。
[2025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