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茱莉亚学院公布了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学生的系列活动详情,其中包括了以“新系列”为名的四场演出。该系列活动计划每学年举办四到六场演出,由特邀艺术家和创作者、校友以及茱莉亚学院音乐系、舞蹈系和戏剧系学生联袂呈现。该系列将融合这些不同学科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和观众的体验感。今年的“新系列”活动将于2023年1月至4月举行。
北京时间2月7日,茱莉亚学院纽约和天津两个校区的学生首次进行了现场合作表演。通过茱莉亚学院艺术创新中心,结合舞蹈系学生录制的视频,两地学生们共同表演了特里·赖利(Terry Riley)的标志性作品《C音》(In C)。本次演出由纽约和天津的艺术家们共同呈现,其中包括17名茱莉亚学院学生,13名天津茱莉亚学生,以及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三名学生,他们演奏了中国传统乐器琵琶、笙和手风琴。这一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演出还包括了由茱莉亚学院学生编导的舞蹈视频。
作为最早的极简主义作品之一,《C音》不为特定的乐器写作,也没有拍号或指定的部分。它没有采用传统的记谱法,仅一页纸的乐谱由53个简短动机组成,演奏者可以在一个小时的演奏时间里使用任何乐器,相互配合完成作品。这首赖利开创性作品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对这一作品的独特演绎。
此次演出是茱莉亚学院两个校区音乐专业学生之间的首次实时合作,跨越一万多公里的距离,带来纯粹的表演体验。来自天津茱莉亚学院管弦乐表演专业的同学们分享了参与此次演出的感受。
合作与艺术
丁珉珗
“当我第一次收到这段音乐时,我很好奇它将如何被呈现。尽管乐谱本身没有采用传统记谱法,在天津与同学们共同演奏,同时还能与纽约的同学们交流想法,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与纽约的同僚们排练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聆听到了每一位音乐家如何在同一首乐曲中加入自己的理解。" 丁珉珗说道 (MM' 23, 小提琴)。
徐沛茵 (MM’ 24, 圆号) 表示:“作为一名一年级新生,第一次与纽约校区建立联系的感觉是美好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远程演出。虽然地理上分隔两地,但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这一体验新奇又有趣。
我还和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几位艺术家共同合作,他们演奏手风琴、琵琶和笙。虽然这并非我第一次接触中国乐器,但是在这样一首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合作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我出生在澳大利亚,但这次演出给了我与自己的传统联结的渠道。这次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很多’第一次’,我也希望在未来两个校园更加紧密的合作中,能够体验无尽的创作可能。”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合作演出,它能够很好地展示我们在茱莉亚‘一所学校,两座校园’的愿景之下是怎样合作的。虽然距离是我们双方为了达成线上合奏都需要克服的挑战,但是这也为未来两座校园的更多合作带来可能。并且,我相信未来终有一天我们能够来到彼此身边。
董志一 (MM’ 23, 小提琴) 说道:“在这次项目的最开始,由于摆在面前的音乐和技术挑战,让我对能否顺利完成感到很紧张。由于我过去参加过类似的项目,我以为这次合作也没太多区别。然而,我非常惊喜地发现我们对如何表达每个音符会产生非常多不同的想法,而这又会为这首曲目增添一层新意。一开始我不确定这首曲目的深意能否成功被表达出来,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每个人都全情投入,这就让一切都顺利进行。最后,这一场演出涉及到的技术也反应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特色,这一点很酷。”